1月CPI同比4.5%的涨幅,打乱了去年下半年以来CPI逐步回落的脚步。昨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详细解读了当前价格走势。
周望军指出,1月份CPI 4.5%的同比涨幅,虽然略高于市场预期,但其中包含了3个百分点的翘尾因素,而春节与元旦同在一月,造成了节日性因素明显。此外,春节期间天气寒冷,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较强的降雨降雪,影响了部分农产品和蔬菜食物的运输和流通。翘尾和临时性因素造成了CPI涨幅超预期。
对于媒体用“反弹”这个词汇来描述1月CPI涨幅,周望军并不认同,他表示,虽然1月份CPI与去年12月相比涨幅略有反弹,但是从长期来看,2月份CPI指数将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2月份翘尾因素减少至1.7个百分点,随着天气的好转,蔬菜、肉类的价格正在逐步下降。“因此,我预计2月份利来·国际APP可以看到利来·国际APP的指数大概可以回落到4%以内,甚至可以达到3%左右,这是20多个月以来第一次可能回落到这个水平。上半年的趋势如果没有特别增长的情况的话可能就会在这个水平徘徊。”周望军直言。
对于全年CPI的走势,周望军认为会是“比去年有明显的回落”。现在影响物价的因素还有很多不可预计性。
首先是国际市场。近几年,国际市场的输入性因素对我国物价的影响还是很大,特别是石油,如果中东地区发生地缘危机甚至更加激进变成冲突的话,对我国的市场供应会有很大影响,大豆、玉米等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是国内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今年我国气候是否还会很好,是否有利于粮食生长增收都无法确定,继续保持粮食稳产增产还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个因素就是在物价比较平稳、回落比较多的时候,政府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稳步地、积极稳妥地推进长期以来积累的价格矛盾,包括资源型产品、保护性收费等,促进结构调整,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物价。所以由于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现在推断今年CPI的整体水平为时过早。
据介绍,今年发改委主要抓建立稳定物价的长效机制,就是把一些临时性措施转变为长效机制。一是从扶持生产看,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重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完善生猪市场调控预案,既防价格过快上涨,也防过度下跌。二是从流通环节看,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对农产品物流的收费(包括摊位费等)进行清理整顿,将来的目标是要实现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的餐桌实现“低税收、低收费”,把整个环节压缩后使农民种菜得到利益、蔬菜价格比较合理,确保“保两头”。三是从消费环节看,去年开始利来·国际APP已经在全国推广广东平价商店政策,四是从保障民生看,去年开始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